首页 > 学生平台

《若人不变,无所谓城的改变》----围城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5-03-06 08:58:15           责任编辑:管理员           点击次数:5231

若人不变,无所谓城的改变

----围城读后感

说实话,这本书真的是耐着性子才看了大半,从头到尾都是我最厌恶的复杂不干脆的人际,一个扭扭捏捏不知责任不知感恩的假书生,到处拉拢女性不顾后果的行为,人们筛子般多的心眼,和大学本来应该一心向学术却实际上沉溺于世俗琐事勾心斗角的老师们。

刚好这本书的主人公集合了我最不耻的所有特征:他不懂珍惜,拿着那么慷慨的岳父母给的学费在外面转学校,混日子,买文凭。在船上就开始明知鲍小姐是喜欢玩弄男人却忍不住的配合,这是既有优柔寡断的依附,又有不知羞耻对女色没有丝毫自制力的肤浅。他不干脆,不会得体的与人交往,明知自己对苏小姐没有任何想法却要表现的关系好去拉近自己和唐小姐的距离,更甚,因苏小姐的一时脑热的要求就去亲了苏小姐,又是因为优柔寡断不能干干脆脆,自己成苏小姐眼里的负心汉,演员,又成了唐小姐眼里不干不净,真面目凶悍的伪君子。方鸿渐在自己搅合出的浑水面前选择了离开这个烂摊子,到了大学当老师。这个人从来都不会从错误中学习,这次又是和孙柔嘉拉不清距离,一两个有心机的语句和动作就让他感到被依赖而带来的自信,一点也没察觉是个心计。

这本书我不喜欢看,虽然我知道就是因为这本书如此成功的刻画了这些萎靡懦弱糜烂的人,这些不负责任没有担当没有情操和追求的行为,以至于让我厌恶而不愿意读下去,《围城》才成为一本杰作。它成功就成功在反应揭露了这些每个人都可能会看到的社会的,或者自己的软弱不负责任,想要逃避的一面。我们这些选择出国的学生,有多少人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选择枫叶没有一点逃离中国社会和教育的成分呢?有多少人虽然也有对外国的求知欲,但实际上更多的是把自己对一个满足自己一切需求给予自己所有快乐的完美社会的图像寄托在了加拿大身上?《围城》看得人不舒服,也只有读者不舒服它的目的才达到了。《围城》就是让我们直面自己的软弱面,逃避的一面,承认自己也曾把希望寄托于外物而不是寄托于自己的努力和改变,这种行为曾经发生过,以后也无法避免发生的可能性。软弱的人把希望寄托于海浪的永远平静,君子把希望寄托于自己苦练驾船而磨出的水泡。

围城的主题让我想起哈佛的社会心理学教授在五大洲做过调研后对个人幸福指数得出的结论:当一个人的基本生命需求,人权得到保障后,剩下的幸福指数提升空间绝大就取决于个人而非环境。

加州的人不一定会比阿尔伯塔的人快乐,纽约人不一定比东京人快乐。如果一个人在武大,整天打游戏不学无术,他到了哈佛,依然是整天打游戏不学无术的作风的话,学校的变化就不会对这个人带来任何根本的幸福感。对于方鸿渐,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自己没有改变,那么上海和三闾大学就没有区别,人际中会出现同样的麻烦,同样是拿着假文凭混弄别人,同样是花钱挥霍,同样是毫无成就感的人生。

《围城》在我看来是一个很好的负面列子,教导读者,不要过这种让人作呕的一生,做这种让人作呕,存在不如消失的人。要做一个正派,有勇气,有智慧,会处世,懂得感恩,懂得把握机会而不是寄托希望于外物还指望不遇到任何挫折,心怀社会心怀他人的一个没有白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