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平台

《别从那里看世界》---​10年级 程厚平

发布时间:2015-03-04 09:12:09           责任编辑:管理员           点击次数:5137

别从那里看世界

10年级  程厚平

尼采在《处世之道》中说:“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他的这首诗表达了不追求绝对完美,也不屑于一无所有的人生价值观念,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有这种中庸的想法。可我还听过一句话”这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都为失败者,成功者只为极少数。“那么这“意外”重复的“绝大多数人”仅仅是巧合吗?他们又是否是同一类人呢?

“别爬上山顶去。“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高处不胜寒。“在高处的人需要具备不畏严寒的苦梅精神,这令值得人敬佩。从应试教育中出来的学生都知道一个学习的硬道理:想得高分多背书。之所以有优生与差生的差别称呼存在只是因为一类人愿意努力,一类人甘愿懒惰。曾经我的初中成绩在学校六七百人中也只得中上游,可不争气的我却有一个学霸闺蜜,无事就揽第一宝座的那种。在别人看不到的光鲜亮丽背后她每天背书到十一二点,把自己逼得比高一还紧。但神枪手也有打偏的时候,她也一样,只是无论卷子上的红叉堆积到什么境界她都会拿起笔一一改正,并且下次考试一定是第一。我有次问她:“不怕这样付出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吗?”她不犹豫:“不怕,失败只能说明我的努力还不够多。”她现在在名列前茅的高中拿着更名列前茅的名次。这种永不后退,咬牙与沿途艰辛和高处严寒搏击的人难道不值得敬佩吗?没有学生不想做好学生,没有饿着的人不想吃饭,那我们之所以还处于半山腰,是因为不愿爬到山顶,还是爬不到山顶呢?

“也别站在山脚。”《弟子规》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讲的是孟子幼时家境贫寒,父亲亡故,母亲以织布为业勉强支撑起这个家。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后定居在学院旁边,可孟子贪玩,无心学习,孟母知道后当着孟子的面用剪刀一刀剪了自己刚织好的布,惊讶之余孟子明白了母亲的苦心:如不学习,自己就像这块布一样断送了未来,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从此孟子发奋读书,成为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哲学家。可是如果客观地看这个励志故事,孟母为何希望儿子刻苦努力?孟子又为何改变,开始发奋?因为他们不甘于与栖息在山脚,为了有更好的生活,为了看到高处更美的风景,令人共同努力,这次才有了后来。穷人穷,不意味着穷人喜欢穷,我们需要有像孟子一样敢于发愤图强,努力拼搏,不甘于落魄的高尚精神。

“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我曾看过一部得奖电影,里面有一位富者,五十多岁的女强人,抬手即可遮娱乐圈大半边天。可她对她十分欣赏,一路辛苦打拼到她身边的秘书谈心说:“我这辈子离过两次婚有三个孩子可一个也没跟我,于是我走到了现在。你有你的家庭,你也很重视它,可我知道你正在纠结中逐渐失去它,金钱与家庭到底要哪个你想想清楚,你现在还能坚定不移地说会一直待在我身边吗?”之后秘书便辞职回了自己的城市重新找了一份普通工作过着自己满意的小资生活。思考一下富者的心酸打拼史,在半山腰过着半努力的生活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但只因你处于半山腰所以你不知道,你看见的风景山顶也能看得很清楚,你拥有的幸福别人也拥有。只不过别人的生活比你还多出更精彩的一部分,你看到了那其中有痛苦,所以你就自命清高的以为别人的生活都是痛苦,你反而比人家幸福。这也无非是为自己的不努力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你可以说处于半山腰的你有更珍惜的东西,但这也掩盖不了你害怕吃苦,在挑战前表现懦弱的事实。不为平庸得自己寻找借口,坚定方向努力地活在半山腰并一直发奋,才是我们应该报以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