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平台

有限生命,无限使用---有关《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11-11 09:58:55           责任编辑:管理员           点击次数:5569

有限生命,无限使用

——有关《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思考

                                   丁芷月 1210

  “生命”一直是一个令人思考甚多的话题。众所周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成为许多人苦苦思索的问题。米兰.昆德拉在他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寄予了广大读者宝贵的建议。

珍惜时光

   作者米兰似乎是在老生常谈。正如文中所涉“若法国大革命永远地重演,法国的史书就不会那么以罗伯斯庇尔为荣了”。有人曾提出“命运轮回说”,说实在的,我不反对这种学说,但也不支持,至少以目前的科学水平还无法验证“生命的轮回”,与其将希望着眼于未来不如踏实的活在当下。时光永远是单向的,从来不会逆转,而我们现在所见的一花一草一木都将成为未来的历史,“珍惜”是我们唯一能做的“提升生命意义”的事。

   古训有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从来都不会多给谁一分或者少给谁一秒。曾经的我并不理解“岁月如梭”的真正含义,其实时光早已从字里行间悄然流逝。当我还是一个4年级小学生的时候第一次有了对时光的概念:看着那些6年级毕业生站在主席台上,头顶一片蓝天,鸽子们成群结队的飞过,我在心中默默的幻想当我小学毕业之时又会是怎样一副光景?而如今我即将离开高中母校,步入大学的殿堂,这一切似梦非梦却曾经真实的来过,在我的心中留下一抹浓厚的记忆。

   有时候时光的单向会留给人无限的遗憾。08年,朋友的父亲突发脑溢血早逝,朋友悲痛之余告诉我,如果她知道事情回来的这么突然,她说什么也不会在见父亲最后一次时与父亲闹矛盾,如今她连致歉的机会也没有了。现在她最希望的是让时光重新回到03年的那个盛夏,她能与父亲再度一个难忘的暑假。但这不过是个奢侈的念想而已。因为时光永不再返。

   正因“法国大革命”只有一次,我们才能永远的铭记它;正因罗伯斯庇尔只有一个,我们才会无限的敬仰他。

接受现实

    人们总寄希与梦想和明天。

   人固然需要乐观的心态但不得不去面对并接受现实。尤其是身处现代社会的每个人。过分的美好只存在于童话之中,毕竟用“适者生存”来形容当代的生活是再适当不过了。我并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悲观主义者”,我还是相信“人本善,生活充满希望”。但面对这个残酷的社会,我们更有理由去接受昆德拉的“撒旦主义”。在他的作品中,他用“牧歌”代表生活的美好,我们可以理解为“极乐世界”。但人们极度地对“牧歌”的追捧使得它上升为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神话,点评者弗朗索瓦.里卡尔指出“这个神话非但不吸引人,反而在排斥,其诱惑实在起着反作用,不是作为向往,而是作为威胁”。

   海归,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身份。他们拥有丰富的海外经验,拿着海外大学的文凭,熟练掌握运用流利的英语。按理来说他们应该拥有更高端的职位,享受更好的生活环境,但随着近十几年来出国人数的不断上涨,海归的身价也在与日剧减。据调查,8成以上的海归归国之后,工薪与从国内三流院校毕业的小职员一样高。微薄的薪水远远无法与其大量投入的教育资金相平衡。因此许多海归们至今仍在“啃老与月光”的漩涡中苦苦挣扎着。老一辈总说现在的年轻人是典型的“眼高手低”,这是一个令人无奈和感叹的现实,作为新一代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尤其是我们留学生身份)的确需要深刻的反思。

   我们的一生不过至多百年之长,它在历史长流中至多只能算是一滴水珠。许多人艳羡高企老板的大刀阔斧,但谁知这也是由他们年轻之时的苦心经营而换来的,你看到的光鲜不过是他几十年努力挣来的,你的窘迫也许只是因为你还没将经验积攒到应有的地步亦或者是你根本未曾努力过。

   人人都妄想轻轻松松获得爱因斯坦的高智商;手握比尔盖茨的资产;坐拥奥巴马的权利,但不通过奋斗,以上一切只是天马行空的幻想而已。生活中没有凭白无故的芭比世界,有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压力,家庭的负担和周遭的不解。但既然人们相信希望,懂得“苦尽甘来”又为何不继续承担下去?

   人说“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我想说敢于接受现实并付诸行动于战胜现实的人,生命之花才能绽放的最绚烂。

 

正视压力

    当代社会压力来源于时时刻刻无形之中,它可能来自于工作;学习或者生活……现代科学研究显示,现今“过劳死”现象日益严重,在这种现象中,80%的案例来自于25-40岁正值壮年的工作人士。“过劳死”的发生是源于外界或内在的过大压力而引发如心脏衰竭等其他身体机能病变。对此,作为中国学生的我们(尤其是高中生)应该有所感想。曾经也不乏准高考生因压力过大自杀身亡的事件,咋舌之余“如何看待压力?”又成为了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话题。

   多数人希望压力越小越好,最好能使其完全消失。作者米兰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重便是真的残酷,而轻便是真的美丽?”好比在外太空,失重状态,人不需用力便可来去自如。但长时间处于失重状态下,肌肉会逐渐萎缩直至失去运动能力。如此看来,绝对的轻未必是件好事。当然,过重也不行。人的生命似一架天平,需将压力与放松调试得当才能平衡下去。

   对于学生而言,基本不会存在工作上的压力,学习几乎是我们唯一的主业。因而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调试我们的生活。学习疲惫之余,看看书籍,听听音乐,欣赏电影等都是不错的放松选择。不过当我们处于学习状态时就应全心全意地投入进去,做到“物有所值”就可以了。

   更何况,当代社会压力无处不在,你身不由己,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如此下去,生活的积极性将递减,人们就会觉得生命毫无意义。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不妨化被动为主动,将压力看作是对自己的挑战,考验自己的耐力与决心。不知不觉中,压力的负担会渐渐减轻,人也会充满信心与干劲。

   我们的生命有限,但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上三点,我们生命的价值将是无限的。提升生命的价值,其向上的精神将能为后代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