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平台

圈子 ——观《围城》第一章有感

发布时间:2014-04-21 10:42:15           责任编辑:管理员           点击次数:5260

圈子

                 ——观《围城》第一章有感

王紫菲

 

    每个人都生活在圈子里,从出生的那天开始,我们便开始构筑自己的圈子。有的圈子晶莹剔透,简单的只容得进阳光;有的圈子威武恢弘,被厚厚的围墙森严保卫着。而我们总会和与我们人生轨迹相似的人相遇,我们的圈子碰撞相融,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第一次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相遇是在初二的夏天,铜绿色的封面一股脑把积攒了几十年的阴雨都撒到了我身上,让我在闷热的夜晚觉得全身发毛,好像头顶一团乌云。当时年纪小,无法沉下心来认真钻读,走马观花翻了一遍,并没有理解围城中人的悲喜情怀。当再次贸贸然闯入这场压抑连绵的大雨,却被淋得酩酊大醉,如梦如痴。

     在阅读了无数“速食文学”之后,《围城》对于我仿佛是一道精致的沪式小点。作为杂食阅读者,我领略到了无数渣滓作品的粗糙和浅薄。那些干瘪无力、感伤人生青春的作品,看似感情细腻,实则毫无深度。而钱先生用细致的语言把书中每一人物刻画得饱满有力,他如同一个兢兢业业的裁缝,不放过任何一个线头,直到把每个角色打造成毫无瑕疵的华裳。同时,整部作品错综复杂又坦荡直白地把人物间的关系描绘得绘声绘色。钱先生把虱子精妙地挑出人生的华袍,干练又犀利。

     重温《围城》,颇有趣味,所以拽着每一个句子琢磨半天,不舍放过。钱先生的语言像后劲十足的二锅头,火辣辣地烧在纸上。他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让人可以把书中每个角色都视觉化。书中一开始在游船上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人,就充满特色、各有象征。轮廓硬朗、嘴唇单薄的新派女人苏小姐,面相愁苦、衣着寒碜的孙太太,“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的恼人小孩,性格奔放、打扮新潮的鲍小姐,自作聪明、随性轻薄的方鸿渐还有见缝插针地获取赏钱的阿刘……短短的第一章,就通过一副精彩纷呈的游船图把人性暴露得一览无遗。

    首先是个性清高、才貌双全的苏文纨。她是喝过洋墨水的女博士,虽然见过开放的西方世界但骨子里恪守着传统思想。她把自己紧紧地束缚在思想圈子里,和自己过不去。为了创造出“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样子,她扬起下巴、骄傲地用如冰的态度掩饰自己内心的火焰。看到衣着暴露、行为轻佻的鲍小姐,她满是不屑,甚至觉得无耻,可是眼梢却忍不住瞟向这“熟食铺子”。她把自己紧紧地束缚在思想圈子里,和自己过不去。鲍小姐其实就是苏文纨内心不愿承认、又默默向往的一种形象。她希望自己对待生活能够像鲍小姐一样豁达热情,对待爱情可以那样简单坦率,可是她不愿直视自己这样的想法。简单来说,她把自己放得太高,以至于自己不会以普通人的姿态生活。曾经的她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把这件舍不得穿的新衣裳锁在箱里,等过了一两年这件“爱情”不再合身时髦,她也过了那样的花样年纪,无奈的她只能为自己“崇高的孤独”自怅自悔。我觉得苏文纨这样的想法和现在的很多女孩很像,由于良好的教育背景、优越的家庭环境,她们不愿意轻易交予出自己珍贵的情感,可含蓄骄傲过了头,就成了做作,曾经的傲梅凋在料峭的春雪里,只得哆嗦着想赶快用自己最后的美丽赢得爱情和一切。在第一章的结尾,苏小姐就放下了自己的架子,袅袅婷婷、娇俏动人地去和方鸿渐搭讪。这段描写也很有趣:“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

    这是的方鸿渐在被鲍小姐愚弄一番后觉得苏小姐格外漂亮,而苏小姐在见识了方鲍两人电光石火的可笑恋情之后,觉得又惊又喜,方鸿渐成了一块从未得到却又害怕被别人拾去的宝贝。人都是害怕孤独的动物,面对爱情,常常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

    而故事的主角方鸿渐,也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人物。作为留学归来的海龟一派,他的一些想法令我颇有同感。面对父亲和丈人的双重夹击,他对自己尚未得到的博士头衔倍感头疼。他觉得文凭就是一块遮羞布,可以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盖起来,而没有文凭的自己,“精神上赤条条的”。现在不少留学生出国就是冲着那一张薄薄的文凭来装扮自己,对于他们而言,文凭背后代表的知识内涵不重要,他们需要的是这样的装饰来提升自己的形象。甚至有人像方鸿渐一样,需找野鸡大学,混取一张山寨毕业证,再带着自己薄薄的灵魂和沉重的文凭回国。他对于感情的轻率也让我觉得很有感触,他在情感的圈子里横冲直撞,不知道自己到底爱的是谁,更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去爱一个人。

     这些小人物相遇了,他们的圈子在碰撞相融。上个世纪的留学生乘着游船从海上归来了,他们的情感和即将飞越海洋的我们那么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