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平台

卸除偏见看圣经

发布时间:2014-04-17 14:22:20           责任编辑:管理员           点击次数:5298

卸除偏见看圣经

                                                       ——圣经读后感  

                   高一14班 朱文宜   

   

    在看见太多人对圣经的态度是不屑与一味的挑刺反驳以后,我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的看法以及看法的产生,得出了大多数人都是带着偏见阅读圣经,而抱着先入为主的态度会直接导致对圣经故事的曲解。

    身边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四处充满着无神主义的社会、家庭、教育环境下,从而自然而然的开始抵触一切与宗教有关的东西,被灌输了圣经故事是很荒诞的想法,并且加上阅读圣经被布置为作业,与很多人从前上过的应试教育的学校的作业内容非常不同,导致了在抱着偏见的前提下又增加了抵触情绪,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读出来的圣经会被扭曲也是难免的。

    例如创世纪中,夏娃被蛇诱惑吃下禁果并劝说亚当和她一起吃,于是获得了智慧,对善恶有了概念,也开始懂得了什么是善恶,就和神一样,最后收到了惩罚被耶和华赶出了伊甸园。在带着成见的人们眼中,这个故事看起来非常荒唐,难免会产生“难道有智慧是错的吗,圣经是崇尚愚昧的吗?“这样正常的看似符合逻辑的想法,而却没有深入的思考。“神说:‘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蔬菜,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 耶和华将亚当安置在伊甸园中,并且给予了他食物,从他身上取下肋骨造出女人来当他的配偶以免他独居产生寂寞,可以说神创造了他并给了他一切所需的东西,唯一的命令只是不能吃善恶树上的果子。在伊甸园这种完美的环境中,在上帝的庇护下,亚当与夏娃的生活是完美无缺的,在这样的状态下,抛开现在社会中的价值观来想,为什么还需要智慧呢?换句话说,有得必有失,有黑必有白,在亚当和夏娃没有智慧没有羞耻观念的时候,看起来好像是愚昧的无趣的人,不用劳作便可以获得食物,但是那时候的他们也是绝对纯洁的、简单的,因为他们没有智慧,不会乱想,只是按照神的旨意做事,所以在中立的状态下,不会出现什么大喜大悲或者大善大恶,人只是平淡却一帆风顺的活着。当人有了智慧了以后,一开始会觉得新奇,一切看似会变得不那么平淡,自己耕作换来食物,自己生育子女,自己选择生活的方式,生活好像会变得更有趣,更接近现在人们的生活状态,所以让读者觉得吃下禁果有了智慧才是”好“的。但是一旦人开始自己选择,他可以选择善,却也可以选择恶,获得了智慧和自由,带来了罪恶与死亡。

    有了智慧与羞耻观,人便会了解什么是恶,背叛的神的人也可以选择走向恶,这样便打破了中立的状态,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恶带来的痛苦。这里可以举一个与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类似的故事,加方高一必读的书中有一本叫做《The Giver》,在我看来这本书的背景原型就是来自圣经中的伊甸园,主角的原型则是伊甸园中的人,渴望智慧与自由,唯一的区别只是这位主角自己逃离了自己原来所在的完美社区。故事讲述的是男主角生活在一个每个人的生活都被安排好的社区里,生活用品、食物、玩具、学校、工作、以至于配偶和孩子都是被严格分配的,也是绝对适合每一个人的,大家都生活的无忧无虑,只是社区里没有书本,人们看不到颜色,也没有正常人的情感,一切都很平淡,人们也很知足。这就像是亚当与夏娃最开始在伊甸园里生活的状态。社区里只有一个人拥有智慧(the giver),他有在这个完美社区形成之前的记忆,有很多欢乐的记忆是社区里不可能发生的,但却有更多可怕的回忆,例如战争、人与人之间的猜疑、各种各样的痛苦。虽然平淡的社区没法让特别美好的记忆重演,但也避免了痛苦的发生。当主角被the giver传授记忆,拥有了智慧,便可以看到颜色,有了感情,就像是伊甸园中的蛇说:“你们吃下了果子,眼睛就明亮了。“于是他宁愿承受痛苦也想离开生活平淡如水的社区。举这个例子并不是在强调有或者没有智慧一定是错或对,只是更加清楚的说明了得失智慧对人类的影响,就像是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故事的放大镜,社区里的人不是被蒙蔽而是被保护,就像是耶和华爱着人类却没有给予人类智慧是为了保护人类,我认为人还并不足以掌握智慧,所以会产生如此多的罪恶,如此多的副作用。

    最后,我看了其他同学对圣经故事的偏激观点,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因为带着偏见抱着挑刺的态度根本没有好好读,或者思考,我确实很想对你们说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针对一小部分同学),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捍卫你们发表意见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