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平台

口中蜜,即是腹中剑

发布时间:2014-04-04 11:22:14           责任编辑:管理员           点击次数:5248

                                                   口中蜜,即是腹中剑
                                                                  ——读莎士比亚《李尔王》有感
                                                                            杨浩珮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它约写于1605年,取材于一个英国古老的传说。故事讲的是一个年老昏聩,刚愎自用的国王李尔王在自己年迈之际找来三个女儿准备分国土,在大女儿和二女儿的花言巧语之下赶走了自己的三女儿考狄利娅和忠诚的伙计肯特,大女儿和二女儿在得到土地与权利之后立马翻脸不认人,百般折磨李尔王,肯特虽然被赶走,却化装成仆人再次回到了李尔王身边服侍他,考狄利娅嫁去法兰西之后与自己的丈夫一起出兵希望能救回李尔王,考狄利娅不幸战死,李尔王后悔愧疚之余郁郁而终。
“父亲,我对您的爱,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我爱您胜过自己的眼睛、整个的空间和广大的自由;超越一切可以估价的贵重稀有的事物;不亚于赋有淑德、健康、美貌和荣誉的生命……”这是大女儿所阐述的孝心;“我厌弃一切凡是敏锐的知觉所能感受到的快乐,只有爱您才是我的无上的幸福……”这是二女儿对李尔王爱的表述。如此娓娓动听的口才,充分满足了李尔王的虚荣心,让他心花怒放,毫不犹豫的就将富饶的土地给了她们,而三女儿也因为自己的口拙失去了一切。但那两个舌灿莲花的女儿怎会是真心的爱戴自己的父王呢?她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分得财产。再华丽的语言也不一定是真心,


  而三女儿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道出了真正平凡的亲情,这正是最真实的亲情,却不为她父亲所理解。
其实李尔王并非不是一个明君,能一直坐在这至高位上,直到自己年迈退位,这证明李尔王还是有些本事的。或许曾经的李尔王年少气盛时也曾无比厌恶别人的阿谀奉承,也曾广言纳谏,但常年的高高在上已经改变了他的心态,被人奉承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周围人的众星捧月让他迷失了自我,就像是瘾君子一般越来越上瘾。往往一个人日益膨胀的虚荣心会让他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与缺点,让他离不开别人的奉承,却不明白这就是他堕落与毁灭的开始。时间证明了这一切,李尔王因为他的虚荣,失去了王位与权势,两个女儿折辱他,让他历尽磨难,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原来只有三女儿真真正正的关心着他。三女儿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李尔王早已泯灭的人性,用生命做代价告诉他语言的虚伪,这种种磨难让他终于明白最宝贵的是就算权钱也买不回来的至亲与真情,但他再也无法挽回三女儿消逝的生命了。
  忠言逆耳,生存有必须要遵守的准则,妄图违背的人必然会得到教训,就像李尔王,晚景凄凉,最疼爱的善良的三女儿为了他失去了性命,谁能说这不是李尔王刚愎自用,违背了准则的报应呢?这是一出虚荣心导演的悲剧,每一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善与恶的标准,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清晰的做出判断,任何经验都离不开经历的累积,善念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