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新闻

圆满生活,从“圆”开始

发布时间:2021-05-10 15:16:09           责任编辑:管理员           点击次数:7584

      春雨绵绵润万物,但在勤学不论时,环绕书声琅的枫叶校园里,园丁科研并未停。

      所谓一地芳菲汗水栽,在徐瑶老师的精心准备下,2021年3月18号,她为大家展现了一节及完整、开放、多元和学术为一体的4.0启智版的数学课堂。


     1.jpg


     用已学的有关点、线、面的相关知识为研究圆柱的认识指明方向。徐瑶老师的课程践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由自己宝宝的早教课视频“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引入课题,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欲望,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探究氛围。

      接着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独立解决问题,这种研究方法对研究认识圆柱非常有效,对发现其他知识也有效。这节课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这样的设计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实施了启发式教学,为学习圆柱做好了学习方法上的准备。体现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理念,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2.jpg 

    小组学生代表踊跃发言,孩子们拿着手中的圆柱体边摸着面边向大家展示圆柱的组成部分,圆柱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曲面组成。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形并且大小相等,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同学们各发己见研究探讨并证明圆柱体有无数条相等的高和圆柱体的两个底面大小的相等方法,可以把底面拿下来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徐瑶老师的开放课堂学生思维不定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让人意外的是608班董子桥同学借着展示发言的机会给徐老师送上惊喜教具,善良暖心的小举动温暖了徐老师,温暖了同学们,为自己的班级自己的老师添加了一份意外惊喜,把班级和谐气氛推向了高潮!

     圆柱体可以通过圆形平移得到,还可以通过图形旋转得到。徐老师将一个长方形以长为轴,以宽为轴旋转一周,发挥学生空间想象力,知道旋转也可以形成一个圆柱,并建立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的高,底面半径的联系。同时借助生活实例旋转门,再一次巩固圆柱体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

     学习了圆柱体,那怎么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圆柱体呢?徐老师充分准备了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分辨圆柱体,复习巩固了圆柱体的特征,并用这些立体图形创作了一幅精美的立体建筑图,使学生充分感知立体美,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徐老师的整节课从头到尾都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整个课程实际都有生活实例的影子,贴近生活实际。

3.jpg 

    立体图形可以抽象为一个几何图形,“化曲为直”的方法研究圆柱体的展开图,通过质疑——猜想——验证——交流——总结的教学流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想侧面展开图可能是什么样,然后让学生动手自己操作实际剪一剪,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究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实验,通过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启发,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参与课堂学习,共同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侧面展开后各部分与援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意识地渗透了数学的划归思想。

     将长方形的展开图围成一个圆柱体,引导学生发现展开的长方形与底面圆形的关系,是不是随意一个长方形加两个圆形底面都可以组成一个圆柱体。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底面圆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体的高。动态的教学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实现了有效学习。

     最后徐老师再一次给学生展示了伦敦通天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客家围屋、枫叶园的石柱以及蛋糕等生活实例,首尾呼应贴近生活,以学生的直观感知为基础,运用实物直观、摸象直观与语言直观相结合,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纵观本节课,徐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设置合理的认识冲突,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想、验证。

4.jpg


     本次公开课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认可和赞扬!各个年级代表均评析了本节课的亮点及进一步优化建议。余校长被608班融洽的师生关系所感动,提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生活的陪伴者,生活即教育。最后王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并给数学组后期的教研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课堂对话要避免“懒人填空法”,同时注意教学环节的整合,从课堂框架、小组合作、课堂互动、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培养老师们的数学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创新,持续提高孩子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