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动态

【学生投稿】去了新加坡才知道......

发布时间:2021-10-14 09:31:34           责任编辑:管理员           点击次数:1890


武汉枫叶1113 -胡赛尔 
指导老师-徐佳丽


● 我时常感慨,不该在年幼的时候游历山河,只因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和那气势磅礴的美感难以渗透青涩孩童的心。无数次的旅行,只剩下蔚蓝的天空和排山倒海的人流留在时光里,唯有那年的新加坡之旅,一帧帧的活跃于记忆中。


● 六年级的那个晚上,我们连夜转机深圳,又马不停蹄地赶上了飞往新加坡的飞机,来到机场的那一刻,迎接我们的感受便是气派和富丽堂皇。整个机场以鹅黄色和乳白色交融而成,场面宏伟而明亮,平直的扶手电梯横贯其中,来往的旅客在道路两侧穿行,却丝毫没有拥挤感可言,好比穿行在酒店的大堂,惬意而舒适。


● 新加坡向来以整洁和卫生而著名,十几岁的我们按撩不住内心的新奇,寻宝似地冲进机场的公共厕所:墙壁的电子屏上登记着清洁人员的个人信息,清洁时间,以及服务态度标星,厕所的隔间里滴尘不染,既没有刚刚清扫过的水渍,也没有清洁剂浓烈的香味,头顶暖暖的小射灯投射在洁白的马桶上,就连平日不忍直视的卫生间,也变成了艺术展般的享受。作为我们来到此地的第一个“景点”,除了带给我们惊愕和感叹,更是勾起了我们对这个东南亚国度的满满期待和向往。


1.jpg



● 在新加坡,这样一个不如中国省市大的东南亚岛国,我们遇见了绿意的天堂。新加坡的植物园采用透明的温室形状修建,笼罩在这样巨大的屏障中,我们自身仿佛和幻化成其中的树木,在这天然的氧吧中自在的呼吸。植物园中的花木繁多,每一步向前似乎都有新奇的物种等着我们了解,为了增加趣味性,植物园更是采用了空中花园的形式,旅客可以漫步在数十米高的铁网走廊上,俯瞰身下的灌木,与高耸入云的乔木并肩而行,仿佛步入云中,令人沉醉。


2.jpg


● 新加坡的绿不仅在植物园,更是渗透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开车环绕这个城市,各式各样的草木随处可见。在我们入住的南洋理工大学,每个前往食堂的早晨,我们总能被树木的芳香浸润肺腑,总能被缥缈的晨露浮上肌肤,新加坡的气候不像湖北那般炎热,也不像蒸笼般湿润,它恰到好处,既有自然的温润,又伴随着怡人的温度,这样恒温又湿度充足的环境孕育着无数的生命,为他们的常青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新加坡的街道往往被绿树环绕,尤其是我们居住的大学校园,高耸的乔木顶着细密的叶子,和对面的树木勾肩搭背,穿梭其中,仿佛一道自然的拱门,蜿蜒向前,初阳洒落在植被上,随着风的吹拂,点点光束随着落叶飘落在身上,温暖而怡人。


 3.jpg


● 在新加坡,这样一个人来人往的神秘国度,我们见证了文化的多彩和欣欣向荣。我们的导游曾开玩笑般的告诉我们:新加坡有三种蛋,茶叶蛋,石滚蛋,和卤鸡蛋,他们代表新加坡最常见的三种人种,棕色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漫步在新加坡的街头,在各型各色的行人中,你时常能看到黄皮肤的亚洲人,壮硕而轮廓分明的欧美人,以及持有古铜色肌肤的东南亚居民,他们可能三五成群的出现在餐桌上谈笑风生,也会在超市里隔着柜台有序的工作。彼此之间,少有人会因为肤色而对他人另眼相看,这样和谐的共生,为新加坡稳定而多元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曾到佛教的寺庙中安静地跪拜,即便没有那般浓厚的信仰,但其中檀香的馥郁和沉稳的木鱼声也使我们深陷其中,不禁为其所陶醉。


 4.jpg


● 作为中国的旅客,身入异乡的唐人街,所见的场景却与中国的街市有所差异。唐人街,有着民国时期的小街道的既视感,少了些现代化,却多了一份古色古香。商贩之间紧挨彼此,店铺普遍甚小,有些饰品店的串珠甚至已伸到隔壁香料铺的门口,而老板对此也是熟视无睹,只是悠闲地嘬着烟斗,和游客你一句我一句的交谈。与新加坡常见的店铺不同,唐人街两条平行的商铺间距甚窄,就如中国的夜市一般,来往的行人在其中穿梭,给这样一个古朴传统的地方增加了不少生气。你会看到不少商贩都是上些年纪的中国人,他们围绕着传统的木桌,一人一边地打着斗地主,叫嚣着并非所有人听得懂的语言。作为身在他乡的中国人,凝望着整条街巷的国色国香,看着行人欣赏的目光和与店主愉悦的询问,自豪感和欣慰感油然而发,也正是新加坡文化中的多彩和同舟共济,让各国的文化能够前途似锦地散发光芒。


5.jpg


● 在新加坡,这样一个百家争鸣的地方,我遇到了包容和热情。在我们前往杜莎夫人蜡像馆进行参观的最后一站,一个供选择的私人订制区域,我按撩不住内心的喜悦,用青涩的英文向工作人员提出了我的请求,我想定制一个我偶像的3D激光雕刻的画像, 光明正大的定制偶像的周边,对于处处受限的小时候的我,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 当我把精心挑选的图片以蓝牙传送给设备时,员工姐姐不可思议地用英文问了我:“你喜欢玛丽莲曼森?”我瞬间有些不自在,要知道,在国内,作为六年级小学生喜欢非主流金属乐队这件事,除开人们冷淡的一句不认识之外, 我已经被身边几乎所有了解过他的音乐的人,另眼相看并加以指责了。“是的,我喜欢他很久了”我有些害羞又充满惊喜的回答到,即使冒着被排斥的风险,我也按撩不住对有人认识Marilyn Manson这件事的喜悦。“哇,这也太酷了,你多大了?十一岁?喜欢玛丽莲曼森,真是很少见啊”姐姐声情并茂的感叹道,虽然这句话的内容我以听过无数遍,可是以发自内心的感叹和激动的口气说出,却让我的内心感到暖暖的,那是一种不夹带任何褒贬的感慨,是真情的流露。在等待制作的期间,姐姐让我自己点播玛丽莲曼森的MV,随后竟带着另一位工作人员过来,“他也是玛丽莲曼森的粉丝哦,这个女孩她也喜欢Marilyn!真不可思议!”姐姐激动的介绍到,在与那位大哥热情握手的瞬间,我感受到被认可的自由和感动。在国内,面对不同的事物时,我感受到的是差距,一种将不同的文化和主流进行比较和排行的压迫感,而在新加坡,我感受到的仅仅是差异,他们承认文化之间的不同,并在毫无比较的情况下,让他们各自发扬光大。


6.jpg


 
● 回首整个绚丽的新加坡之旅,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物的背后,其实脱不开法律和规则。新加坡一尘不染的街道的背后,是吐一口痰5000新加坡元的重罚;口香糖的出现,更是五年以下的牢狱之灾,因为他们深知这种难以降解的垃圾,将对环境和处理造成怎样的污染。新加坡清新的空气和车流量小的背后,则是公共交通的普及,在新加坡,一辆私家车的使用时间仅为五年,一辆平凡的QQ奇瑞,也要花费至少20万人民币,在这样高额的价格和短期的使用权下,人们选择了便捷而无处不达的公交车出行。规则在新加坡居民的心目中占据着生活中大部分位置,潜移默化的,也就变成了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也孕育出新加坡路不拾遗,互相谦让的文明精神,每一个美丽的表象下都有着规则的束缚,而这种相辅相成的善循环,也促进了新加坡的欣欣向荣。


● 去了新加坡才知道,在这样葱郁的东南亚岛国内,有的不仅仅是规则的死板,更是文化冲撞的绚丽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