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课程

创新——我和学生一起收获

发布时间:2014-04-04 09:37:32           责任编辑:管理员           点击次数:10729

创新——我和学生一起收获
英语课程中心 李毅文

  还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参加21世纪杯英文演讲比赛的主题就是创新,虽然也写了一篇文章,虽然还凭借那篇文章进了省级决赛,但是那时对于这个词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只是像大多数人一样,简单地认为创新就是与众不同,仅此而已。但是这个词的内涵远不止这些。工作后,我才发现,再没有一个地方能像枫叶这样把这个字眼诠释得如此淋漓尽致。
  我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在教学中的深刻体会。本学期我教授的是九年级数学科学课程,这门课没有教材,也没有系统的资料,只有教学大纲,总体说来备课是有一定难度的。好在这不是我第一次教授这门课,与同组老师以去年的教学资料为基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发新模块,截至到目前,我们也算形成了九年级数学科学课程体系,整理的文件夹也可以当教材用了。当然这个“教材”是开放性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还会对其进行删减和改动,逐步完善。
  下面从课程模块、学生学习概况和团队教研讨论三个方面谈谈创新在教学中的体现。

  数学科学再不是一味地背公式、做题目
  大纲里列举的授课内容最初只包含数学、化学和物理三个部分,这在暑期培训的时候是比较合适的,因为暑期里数学和科学是分离的,但对于一个学期的教学来说,这个内容就显得不够丰富,于是我们自己又开发了地球科学和生物两个模块,五个模块各自还包含若干小分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数理化作为重点,地球科学和生物作为知识面的扩展和延伸,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可。
  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问学生们喜不喜欢数学和科学,和预想的一样,只有一部分男生和少数女生表示喜欢,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都表示不喜欢科学。问其原因,同学们都说是因为要背很多公式,反复解题,感到枯燥。于是我就在想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比如在讲数学应用题的时候不是让学生一味地解题,而是给学生一些基本数据信息,让学生自己创作应用题,再与其他组交换解答。出的好的题目学生课下制成海报,展示给大家。再比如地球科学灾难分支讲到火山喷发时,我们延用了上学期的做法,让学生做火山喷发的实验,以对火山喷发的原理更深入地了解。


  以学生为主体的寓教于乐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和寓教于乐的课堂都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如何真正做到这两点并使之相结合,一直都是老师们努力的方向。以地球科学中太阳系分支为例,我们要学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重要特性,但是并没有传统地播放PPT、老师讲解,而是把学生带到电脑教室,以抽签的方式,每个学生按具体要求查阅一个行星的资料,自己制作PPT,然后给大家讲解。每个同学展示之后,其他同学都要问问题,然后评分,老师只做最终的总结。这在解放了老师的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再例如讲到物理中的摩擦力时,我在班上举办了一场掰手腕大赛。先是所有选手两两对决,胜出者再分组两两对决,直至“大力神”的产生。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开心之余,我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讨论在掰手腕的过程中都有哪些力,并利用力学知识阐述为什么有的组很快分出胜负,有的组僵持不下甚至平手。以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学生们往往印象非常深刻。
  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的课堂还体现在作业的形式。我很少纯粹地给学生题目去做,而是用更加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比如还是物理上讲力学章节的时候,我把物理和文学相结合,让学生写打油诗(见下图),把自己对某种力的理解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既加深了对力的理解,同时还锻炼了文学创造能力。还例如生物食物网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绘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界生物圈中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见下图)。


   
  形成备课小组、发挥集体智慧
  记得刚加入枫叶的时候,老师们都是各备各的课,并没有集体备课。那时候觉得集体备课是公立学校的做法,在我们这个西化的学校不提倡。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发现各自备课既不节省时间,也不能发挥集体的智慧,而且枫叶本来就是中西结合的学校,我们应善于集合中西好的方面,这就促使了备课小组的形成。一个组内的老师分章节备课,备课过程中所有老师一起讨论,最后综合在一起,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以我们科学数学小组为例,两位老师负责每个模块中不同的分支,在专业网站上搜寻、整体资料,形成教案,最后综合。每个星期一起讨论下星期的授课内容,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这三个方面中的创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创新的道路是漫长的,仍有很大空间去开发。授课过程中我们也有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每个模块课时的安排可以再细化,教学资料、教学方式和作业的形式还可以再丰富,学生动手实验的比例可以再加大等。总体说来,这个学期除了教授学生之外,我自己也收获了很多,不仅仅是知识方面,还有教学技能、处理学生问题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探索创新的内涵,使之与教学紧密联合,以十二分的努力去帮助学生,同时也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