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方课程

与奔驰的“枫叶”同行

发布时间:2014-05-30 14:25:46           责任编辑:管理员           点击次数:10626

                  与奔驰的“枫叶”同行


                                             武汉枫叶中方课程校长  汪国军

 

2013--2014学年是集团的“文化年”,总裁第十七次工作报告为全体枫叶同仁吹响了奋力向前的号角,各校区也围绕这个命题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六年来,我们武汉校区作为集团的第一所埠外分校在建校过程中,在文化立校、文化兴校层面进行的探索与努力得到了集团的肯定,这是对武汉枫叶全体员工的莫大鼓励和鞭策。

本学期,按“规范、精细”的总要求,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展开。第一小学期已过半,我们的“一体化”进展到了哪一步?高效课堂有哪些亮点?文化建设有怎样的神来之笔?回头检视近期的工作,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清思路,改进完善之。

 

珍视良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是武汉枫叶建校的第七年,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学校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课堂  “人的命运是由自己主宰还是由社会环境决定”,围绕这个问题同学们进行着激烈的辩论――这是高一语文教研展示课《俄底浦斯王》呈现的精彩一幕。从狮身人面之迷到谁是真凶,从被神谕诅咒的命运到自刺双目去流浪的反抗,从对命运的激辩到对悲剧的思考,老师智慧用心的设计、学生兴趣昂然的参与,古老的故事被溢满快意的重塑。这是主备焦丽兰老师和语文组全体努力与智慧的成果,也是《西方文学史》模块开发又一次成功的尝试。

几年来,围绕“两课”(课堂高效化、课程一体化)目标,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堂面貌为之一新,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10月,本学期的全员教研交流课活动启动:有《西方文学史》的《圣经》引领我们走进西方文化的源头,有《魅力书画与戏曲》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气候大会》的挥洒雄辩,还有对《身体权》《隐私权》的睿智思考……一堂堂活色生香的高质量的教研课让每个人都体验、享受着快乐的学习和学习的快乐,我们的课堂渐入佳境。

活动  “讲述‘青藏高原’时,萨顶顶演唱的《万物生》响起;‘低碳生活’章节中,一首Michael Jackson的《Earth Song》,演绎出被人为破坏的环境、被无辜屠戮的野生动物和被战火摧残的世界……这不是在举办音乐会,而是武汉枫叶国际学校一堂地理课上的情景,授课老师名叫陆婷。地理课堂“混搭”流行歌曲,是陆婷自创的歌曲教学法,如今已实施了两年。她的地理课堂上的歌曲,分为课前导入歌、课堂设问歌、地理特色歌、课堂小结歌等类型……”这是摘自2013年11月14日《楚天都市报》教卫版《中学老师独创歌曲教学法》一文的介绍,更是老师们将教学学术性与活动性紧密结合探索成果的体现与缩影。

以活动育人,不仅为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更充分展示了枫叶的育人文化即挖掘、激发、展示学生的潜能,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此,我们要办高质量的课外活动:中秋文化周的琴瑟合鸣、运动会的激情放歌、电影配音的扣人心弦和准备月余的校歌赛的精艳绽放,各项活动都完美收官。同时,活动的主阵地更在课堂内: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老师们在扎实落实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别具一格的活动环节,让学生喜欢课堂、喜欢学习、喜欢学校。如最近的音乐课《吉他》,陆地老师带着同学们走出教室,在冬日的暖阳中边学边唱,这样惬意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怎么会没有收获呢?

校园  9月10日,又一个教师节,老师们接受着全体同学的祝福。继去年“首届枫叶名师”表彰后,荣获“第二届枫叶名师”称号的十一位中加老师登上主席台接受表彰,成为全场的焦点,获得最热烈的掌声。特别是今年有三位加方老师获表彰,这既是对他们工作的充分肯定,更彰显了“ONE TEAM 0NE GOAL”的团队精神。

10月11日,又是武汉枫叶一个喜庆的日子。在上级领导、各届来宾、师生代表共同的见证下,枫叶集团武汉教育园区正式揭牌、宣告成立。武汉枫叶在校学生从建校140余人发展到现在近2500人,6年增长了17倍,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至此,武汉枫叶已形成完整的国际化基础教育链条,实现了小、初、高无缝对接,高中与国外大学无缝对接的教育形态。总裁在致辞中对武汉校区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勾勒了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勉力大家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当下的武汉枫叶已在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上级部门、社会各届的有力支持,处在建校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有日臻成熟的工作团队,我们也有明晰的工作目标与思路,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更有信心取得更好的成绩。

 

                         正视存在的各种问题

镜头一:刚过去的期中考试,高一和高三各有几名学生因不遵守学校规定将手机带入考场被监考老师发现,虽经核实的确没有发现他们有利用手机作弊的事实,但仍被严肃处理。在与相关学生了解情况的过程中,我都有问过他们一个问题:在加方课的考试中有这种行为么?答案是:没有。

思考一:在考前进行了全面的考风考纪教育,甚至开考前还反复提醒学生相关要求,为什么仍有极少数同学置学校的制度于不顾?又为什么这样的行为只出现在中方的考试科目呢?

虽然事后相关同学都表示懊悔,并真诚的道歉,保证不会再出现这种行为。但从交流中,我了解到在极少数学生中间还是存在加方很严格、中方有空间的错误认识。从这个层面讲,我们一方面要强化规则意识,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坚决落实“在管理上越严格越好”的总要求,另一方面要对制度更坚决的执行,以形成良好的考风、学风、校风。

镜头二:在听一节教研课的时候,老师的准备很用心,课堂内容很丰富,设计很流畅,老师自信且充满激情;再看学生,回答问题较随意――有的举手、有的不举手,在学生互动和表演环节则表现忸怩,明显的自信不足。

思考二:做为老师,我们是否应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规范?面为学生的不自信、不大方,我们怎样让他们变得有礼而自信呢?老师的行云流水固然值得赞美,但这是我们想要的终极结果么?如果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呢?

课堂是对学生实施影响的主阵地,更是挖掘、展示学生潜能的舞台。总体上来看,我们的学生是越来越好了,但要让他们实现从应考型到枫叶型的成功转型,这是我们每位为师者的责任:只有在平时的课堂上强调相应的规范,规则意识的形成才会水到渠成; 只要不断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指出存在的问题,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自信大方指日可期。做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导演”――老师,我们的水平将决定“演员”们的精彩。

镜头三:从近期的教学详案来看,有的详案不够详,格式标准不一,让人眼前一亮的课题特别是对“一体化”深入思考的课题不多,高质量的有份量的文稿难觅。

思考三:教学案呈现的文本不一,是否应有统一的标准,谁来把关?如何将“一体化”更好的推进,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什么?高质量的师生文稿从哪里来,形成怎样的常规机制?

教学案的内容与书写标准是流程层面的问题,在我们的课程开发进入到新阶段后确需进一步规范。正如我们把课程建设比做修高速公路,当速度到了60或80公里每小时后,管理的水平是必须要同步提升的;在新的阶段,课程建设的规范和精细都是必须的。

“一体化”课题开发,我们需要增强计划性,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明确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不求毕其功于一役,但一定要小步快行,争取最好的效果。如高一语文组新开发《俄底浦斯王》、《圣经》等新课题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欢迎,老师们也很有成就感。

我们所做的很多工作很有效果,需及时的总结推广,更要认真的反思改进。有的老师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能写出很有高度的文章,但也有些老师连最基本的要求都不能落实。后续我们要在严格制度执行的层面去改进,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

总之,工作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正视问题并努力解决,而不能麻木视之。正如总裁在报告中反复提及“枫叶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目标确定之后,遇到什么问题,就千方百计的解决什么问题”。

 

                        文化引领前行的方向

“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项目”,这是关于企业管理基本达成共识的观点,意指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的价值追求与体现。

枫叶事业已历十八个春秋,枫叶教育业已成为国际教育的知名品牌。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校区越来越多,中加员工队伍也越来越庞大。枫叶的价值是什么?愿景是什么?核心优势是什么?主流文化是什么?这些问题做为枫叶的一员,必须搞清楚。          毫无疑问,“文化年”的提出可谓正当其时。

  一次偶然点击让我走进了“枫叶”。因为孤陋寡闻,在此之前我确实没听说过“枫叶”这所在大连已创办十二个春秋、在东北地区享有极高美誉度的国际学校。随着对“枫叶”了解的深入,我不禁对“枫叶”和“枫叶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因为当我们还在课堂上对素质教育坐而论道的时候,“枫叶”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行者,成功地构建了中西优化结合的枫叶教育模式,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我为当初无意间的选择而庆幸、欣喜,也更加坚定了成为一个“枫叶人”的信念,这是基于对“枫叶”办学理念发自内心的认同。这是一所与其他学校的确不同的学校:这里没有高考体制的束缚,这里没有应试教育的土壤,这里恢复了教育应使人自由充分发展的本来面貌,这里进行的是中西融合的真正的素质教育。这里的一切都让人耳目一新,让人向往。对于有过在公私立学校工作经历对当下应试教育深为反感与厌倦,正处苦闷、彷徨无计的我,遇上“枫叶”,我顿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还有一个巧合的是我的硕士论文――《晚清湖北新学研究(1889-1911)》的主题正是通过晚清名臣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失败来讨论中西文化对接的问题,这无疑与“枫叶”的办学思想深深地契合,也很快拉近了我与“枫叶”之间的心理距离。中国自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可谓艰难曲折,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历史与时代的局限没能对中西文化的本质进行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走了很多的弯路。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必须是民族文化的复兴,而要实现文化的复兴就必须走中西融合会通之路,除此别无他途。在这点上,“枫叶”创办人任书良先生率先提出“融合中西、精诚育人”办学理念的远见卓识的确让人钦佩。正所谓“知易行难”,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枫叶人”克服了重重困难,进行了艰苦而成功的素质教育试验,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思路和经验,开了中国基础教育变革的先河。“枫叶”,不由得让人喜欢!“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许这句诗,最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这是笔者有幸于六年前加盟枫叶时写的一段文字。在历经武汉枫叶艰辛创建之时,在很多同事不断放弃之时,我选择了坚持与不放弃,因为我坚信武汉枫叶会有未来的美好。今天把它翻出来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文笔和过往,而是想以自己的心路历程来证明文化认同与选择的重要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文化年”最核心的目标是激发团队的使命感,因为唯有如此,才具有长久的张力;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创新的不竭动力。

文化是什么?枫叶的文化应是怎样的呢?

龙应台在担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时曾经被问起这样一个问题,“文化是什么?”龙应台这样回答:“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这是我们中方教务社会组陈臻老师《文化与细节》中引用的材料,我对陈老师的文章及龙应台的观点深以为然。文化就是细节,文化存在于细节之中,文化依托细节而彰显。

枫叶历经十九年的探索,什么样的文化是枫叶需要的已经很清楚,而且很多还以流程或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化。我们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只是表象,根子既有水平能力问题,但更是态度认识问题。特别对于像我们武汉枫叶这样一个正走向成熟且高速发展的校区,学习枫叶文化的过程即是不断提升员工职业化水平的过程,即在不同的时间每件事每个环节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做为员工,我们更应静下心、俯下身,不断学习与提升,更深入的理解枫叶文化及其价值,跟上枫叶不断前进的脚步。

 

结语:曾有人把枫叶比作高速行驶的列车,我更愿意将其称为“枫叶”号高铁,因为推动它高速奔驰的不仅是车头,还有车身下的每一组车轮;我想,当所有员工都是那一组组充满动力的车轮,我们的“枫叶”号无疑将会更快,更有力!

                                                        2013.11.24

                         (本文根据本学期期中工作小结会发言修改整理而成)